spacer.png, 0 kB
首頁 arrow 觀星論壇 arrow 星際大廳、哈拉區 arrow 天文新知 arrow 小行星龍宮與貝努有關聯?來自同母星的證據出現了
小行星龍宮與貝努有關聯?來自同母星的證據出現了
2025-09-03 22:25:59 *
歡迎光臨, 訪客. 請先 登入註冊一個帳號.
您忘了 啟用您的帳號嗎?

請輸入帳號, 密碼以及預計登入時間
新聞:
 
   首頁   說明 登入 註冊  
頁: [1]
  列印  
作者 主題: 小行星龍宮與貝努有關聯?來自同母星的證據出現了  (閱讀 8444 次)
peter
正式會員
超星系團
******
文章: 50829



« 於: 2019-08-25 06:38:56 »



小行星龍宮與貝努有關聯?來自同母星的證據出現了
=
JAXA 展示由小行星 Ryugu 龍宮小行星取得的樣本
==
https://familystar.org.tw/index.php?option=com_smf&Itemid=35&topic=23242.0


==

https://www.storm.mg/article/1625234
« 最後編輯時間: 2025-08-28 08:37:01 由 peter » 已記錄

請連署支持翠峰天文科技觀星園區

http://campaign.tw-npo.org/campaign//sign.php?id=2009113019034900
peter
正式會員
超星系團
******
文章: 50829



« 回覆文章 #1 於: 2020-12-17 08:42:41 »

https://chinese.engadget.com/japans-space-agency-shows-largest-sample-ever-collected-from-an-asteroid-024519766.html 
JAXA 展示由小行星 Ryugu 龍宮小行星取得的樣本
日本的太空機構 JAXA 打開 Hayabusa 2(隼 2)的返回艙之後,初步確認了取得約 1~2g 來自 Ryugu(龍宮)的小行星樣本,再加上一點點「成份與地球不同」的氣體。這比原本預期的 0.1~0.2g 樣本量多了約十倍左右,同時更遠遠超過 Hayabusa 1 在 2010 年由 Itokawa(糸川)小行星帶回的 0.001g。

Hayabusa 2 在 2018 到 2019 年間花了 16 個月的時間觀測 Ryugu 並進行了兩次著陸採樣,之後離開 Ryugu,在掠過地球的同時丟下了含有樣本的回返艙,而 Hayabusa 2 本身則是繼續旅程,前往其他目標。回返艙如預期地落在了澳洲的沙漠中,由 JAXA 的科學家帶到了在澳洲設置的臨時實驗室中。

上圖的顆粒是來自回返艙的「A」樣本室,據信是第一次著陸採樣時取得的材料,而第二次著陸的材料則是在「C」樣本室裡。除此之外,JAXA 也確認了樣本室內有成份與地球不同的氣體,可以推斷是與樣本同時收入,而非後來被地球汙染。此外,在樣本室外圍還有極少數零散的黑色微粒,據信也是來自 Ryugu。

在所有的樣本室都被打開,並且進行重量量測後,JAXA 將會開始使用顯微鏡、紅外線等設備對樣本進行解析。大約明年初我們就能對樣本的組成有初步的了解,而 JAXA 預計明年底將樣本與 NASA 和其他太空機構共享。

已記錄

請連署支持翠峰天文科技觀星園區

http://campaign.tw-npo.org/campaign//sign.php?id=2009113019034900
peter
正式會員
超星系團
******
文章: 50829



« 回覆文章 #2 於: 2022-12-13 08:33:33 »

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cience/1335063.htm 

https://kknews.cc/science/my2onv2.html
小行星龍宮的樣本為太陽系的歷史提供了新的線索

 龍宮的組成接近於伊武納類碳質軟石,來自外太陽系的物質佔地球總質量的5-6%左右。
 
已記錄

請連署支持翠峰天文科技觀星園區

http://campaign.tw-npo.org/campaign//sign.php?id=2009113019034900
peter
正式會員
超星系團
******
文章: 50829



« 回覆文章 #3 於: 2023-09-26 12:15:03 »

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cience/1386143.htm 
已記錄

請連署支持翠峰天文科技觀星園區

http://campaign.tw-npo.org/campaign//sign.php?id=2009113019034900
peter
正式會員
超星系團
******
文章: 50829



« 回覆文章 #4 於: 2023-12-28 07:58:36 »

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cience/1407423.htm

突破性研究揭示了有关小行星龙宫性质的前所未有的见解,并阐明了太阳系中富含水和碳的小天体的成分。像"龙宫"这样的小行星是行星胚胎的残留物,它们从未达到较大的尺寸,因此成为了解早期太阳系形成的物质的宝贵窗口。


反射光谱学是将陨石的实验室分析与小行星观测联系起来的一项主要技术,该技术被用来将新鲜的龙宫样本与在陆地环境中发生变化的陨石进行比较。研究小组成功制定了分析程序,避免了样本暴露在地球大气中,确保了样本原始状态的保存。

以前的研究表明,龙宫的样本矿物学类似于最原始陨石的化学成分:碳质球粒陨石。然而,其他研究揭示了龙宫样本与CI陨石之间在反射光谱上的显著差异,从而推翻了这一观点。新研究中的进一步调查表明,在 300 °C 的还原条件下加热 CI 样品可以很好地再现龙宫样本的矿物学,从而得到与龙宫样本密切匹配的光谱。

龙宫样品(蓝线)、未加热的 CI 样品(黑色虚线)以及在 300 °C 下加热的 CI 样品的反射光谱。修改自 Amano 等人(2023 年)的图 5A。资料来源:Kana Amano et al.

这些发现挑战了以前对 CI 陨石母体的假设,并强调了原始陨石光谱对陆地风化的易感性。该研究表明,实际的CI软玉母体很可能比以前认为的更暗,反射光谱也更平坦。

这项研究为了解太阳系小天体的组成和演变开辟了新途径。通过考虑陆地风化对陨石的影响,可以完善对小行星成分的解释,并推进我们对太阳系早期历史的了解。

2023年12月6日,《科学进展》(Science Advances)杂志发表了Kana及其同事的详细研究成果。
已記錄

請連署支持翠峰天文科技觀星園區

http://campaign.tw-npo.org/campaign//sign.php?id=2009113019034900
peter
正式會員
超星系團
******
文章: 50829



« 回覆文章 #5 於: 2024-10-21 11:55:05 »

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cience/1449851.htm
 这颗小行星诞生于木星附近
而不是像以前的研究表明的那样在土星轨道之外形成的。

已記錄

請連署支持翠峰天文科技觀星園區

http://campaign.tw-npo.org/campaign//sign.php?id=2009113019034900
peter
正式會員
超星系團
******
文章: 50829



« 回覆文章 #6 於: 2025-07-01 12:06:49 »

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science/1509990.htm 

https://scitechdaily.com/a-fiery-mineral-found-in-an-icy-asteroid-baffles-scientists/

Ryugu 龍宮小行星  硫鐵銅鉀Djerfisherite


2020年12月,日本隼鸟2号探测器将来自小行星“龙宫”(Ryugu)的原始颗粒送回地球,这彻底颠覆了行星科学。“龙宫”属于富含碳的“C型”小行星家族,其岩石类似于罕见的CI球粒陨石,这些陨石曾浸泡在水中。这些样本就像是来自太阳系诞生之初的冰冻时间胶囊。

如今,广岛大学的一个研究小组发现了意想不到的发现:在一颗“龙宫”陨石颗粒内部发现了一种名为硫铁铜钾矿 (Djerfisherite)的矿物斑点——这是一种含钾的铁镍硫化物。硫铁铜钾矿通常形成于极度缺氧的高温环境中,而这种环境通常存在于其他截然不同的陨石深处。在“龙宫”陨石中发现它,就像在北极冰层中发现一颗棕榈种子。这项研究发表在《陨石学与行星科学》杂志上。

“硫铁铜钾矿是一种通常形成于极还原环境中的矿物,就像在顽火辉石球粒陨石中发现的那样,但在CI球粒陨石或其他龙宫陨石颗粒中从未发现过,”第一作者兼通讯作者、广岛大学高等科学与工程研究生院副教授宫原正明说道。“它的出现就像在北极冰层中发现一颗热带种子——表明要么存在意想不到的局部环境,要么在早期太阳系中经历了长距离运输。”


宫原团队一直在进行实验,以了解陆地风化对龙宫颗粒的影响。在利用场发射透射电子显微镜(FE-TEM)观察颗粒风化影响的过程中,他们在样品板C0105-042的15号颗粒中发现了硫铁铜钾矿。

“在龙宫小行星颗粒中发现硫铁铜钾矿表明,在太阳系演化的早期,形成历史截然不同的物质可能混合在一起,或者龙宫小行星经历了此前未被认识的局部化学异质环境。这一发现挑战了龙宫小行星成分均匀的观点,并引发了关于原始小行星复杂性的新问题,”宫原阐述道。

龙宫是更大母体的一部分,该母体形成于太阳系诞生后180万至290万年之间。据信,该母体起源于太阳系外围区域,当时水和二氧化碳以冰的形式存在。在母体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量导致冰在形成后约300万年融化。据估计,这一过程中的温度一直保持在约50摄氏度以下。
已記錄

請連署支持翠峰天文科技觀星園區

http://campaign.tw-npo.org/campaign//sign.php?id=2009113019034900
peter
正式會員
超星系團
******
文章: 50829



« 回覆文章 #7 於: 2025-08-28 08:37:43 »

小行星龍宮與貝努有關聯?來自同母星的證據出現了  https://technews.tw/2025/08/27/its-official-asteroids-ryugu-and-bennu-are-siblings/
已記錄

請連署支持翠峰天文科技觀星園區

http://campaign.tw-npo.org/campaign//sign.php?id=2009113019034900
頁: [1]
  列印  
 
前往:  

重要聲明:本論壇是以即時上載留言的方式運作,論壇對所有留言的真實性、完整性及立場等,不負任何法律責任。而一切留言之言論只代表留言者個人意見,並非本會之立場,用戶不應信賴內容,並應自行判斷內容之真實性。於有關情形下,用戶應尋求專業意見。由於本論壇受到「即時上載留言」運作方式所規限,故不能完全監察所有留言,若讀者發現有留言出現問題,請聯絡我們。觀星論壇有權刪除任何留言及拒絕任何人士上載留言,同時亦有不刪除留言的權利。切勿撰寫粗言穢語、誹謗、渲染色情暴力或人身攻擊的言論,敬請自律。本網站保留一切法律權利。
Powered by MySQL Powered by PHP Powered by SMF 1.1.17 | SMF © 2011, Simple Machines Valid XHTML 1.0! Valid CSS!
spacer.png, 0 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