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PN7 地球新發現的 Quasi-moon 準衛星 8月29日 位於夏威夷 Pan-STARRS 天文台剛發現了編號為2025 PN7的小行星,其他天文台也迅速證實了這項發現。該天體的早期圖像可追溯至2014年。目前看來,它已經在類月球軌道上運行了大約60年,並且還將持續約60年。不過,最終它將恢復到馬蹄形軌道,週期性地靠近地球,然後再次遠離,永遠不會繞地球完成一整圈。
https://skyandtelescope.org/astronomy-news/meet-2025-pn7-earths-new-quasi-moon/在小行星郵件列表(MPML)的一篇文章中寫道,它相對於地球的速度為3.4公里/秒(7600英里/小時),高於預期的月球噴出物速度。他補充說,它「很可能只是一顆從內主帶緩慢進入近地軌道的小行星」。
在未來的某個時刻,引力相互作用可能會將它完全拋出地球附近。 「未來與地球的近距離接觸可能會使它進入與火星或金星(或兩者)相交的軌道,」哈里斯寫道。
事實上,法國記者兼業餘天文學家阿德里安·科菲內特(Adrien Coffinet)進行的模擬——他是第一個在MPML小組中發布該物體是地球準衛星信息的人——表明,該物體確實有可能在某個時刻穿過火星軌道,儘管那很可能是數千年後。
哈里斯告訴《天空與望遠鏡》雜誌,目前發現的大多數此類物體幾乎都位於與其軌道相等的軌道上——也就是說,它們接近與地球軌道共振。哈里斯說,在這種情況下,2025 PN7接近一對一共振。
雖然這些天體可能位於地球的對面,以至於它們隱藏在太陽的背後,無法被我們觀察到,但哈里斯補充說,近共振軌道意味著這些天體並不構成威脅:“任何這樣的天體都不會突然、無緣無故地撞擊地球。”
如果任何位於相同軌道上的天體撞擊地球,「它[會先]反覆以幾乎相同的速度靠近地球,然後再到達撞擊軌道,」哈里斯說。 “因此,在最終發生撞擊之前,每年都有多次機會在某次重複的飛行中發現該天體。
it turns out, there’s a new quasi-moon in town. Just discovered on August 29th by the Pan-STARRS observatory on Haleakala, Hawai‘i, asteroid 2025 PN7 was quickly confirmed by other observatories. Earlier images of the object extend back to 2014. It now appears to have been on a quasi-moon orbit for about 60 years, and it will remain so for about 60 more. Eventually, though, it will revert to a horseshoe orbit, one that brings it periodically close to Earth only to back away again, never completing a full circle around our planet.